网站首页 > 仓储配送> 文章内容

后申遗时代的宿迁——如何让大运河再放异彩?

※发布时间:2018-7-10 2:32: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宿迁的“一点一段”即皂河龙王庙行宫和中运河段,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宿迁也由此跨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这八年,宿迁人不遗余力,大运河宿迁段及沿线遗存获得了较好,为整体申遗工作奠定了基础。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恰恰是大运河和利用新的起点。迈入后申遗时代,在欣喜的同时,宿迁人开始了又一轮思考和探索——如何继续做好大运河与利用工作,让大运河焕发新的光彩?

  “八年了,这份辛苦,值!”说起申遗,参与并了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市龙王庙行宫文物管理所所长王理德如此感慨。

  据初步统计,自开展申遗工作以来,我市结合城市建设、防洪排涝、节能减排、提升等项目,对大运河沿线亿元用于抢救修复重要遗产点段及遗产宣传展示和研究等。

  据王理德介绍,大运河宿迁段的独特性,在于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大运河宿迁段共有三部分,隋唐大运河之通济渠(老汴河)入淮河的尾闾33公里,元明间作为大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原泗水下游)121公里,清康熙年间为避黄行运而开挖的中运河112公里。

  河面宽、大船多,不少初到宿迁的客人都会惊异于宿迁段运河的宽绰和繁忙。据了解,流经我市的京杭大运河长度居沿河各市之首。其中,城区段约16公里,上下游分别与骆马湖和洪泽湖两大淡水湖相通,城区段运河也是运河上最繁忙的航段之一。有研究人士提出,宿迁段运河基本保持原,和挖掘运河文化必将极大地提升宿迁的整体形象和对外影响。

  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活态线性文化遗产”。除了大运河本体,运河畔的文化遗存无疑是又一个宝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宿迁境内龙王庙行宫是大运河全线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帝王行宫,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我市此次列入大运河申遗项目的遗产只有一点一段,但在大运河宿迁段两岸还分布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岸遗产总数为47项,包括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18项、聚落遗产2项、其他运河物质文化遗产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生态和景观区4项。

  “宿迁多数旅游景点都在运河边。”一位关注宿迁旅游的人士如此总结道,“乾隆行宫、运河文化城、项王故里都在这条景观线上。”

  精心修缮的龙王庙行宫,作为我市重要景点,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项王故里重新规划建设,形成相对的自然人文景区,已获评国家4景区,正在向5景区目标冲刺;总投资180亿元的江苏运河文化城连接起多个产业链条,已经逐步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创意、商务、宜居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运河文化”这一概念也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沿线城市众多,宿迁又该如何打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运河文化名片?

  御码头修复和龙王庙彩绘修复方案正在等待审批,最近,王理德在琢磨龙王庙行宫景区修复建设的同时,还在积极与中国京剧院联系,寻找京剧《骆马湖》的剧本,打算改成柳琴戏来演绎。

  “对于运河的,不仅仅是设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牌,在做好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大运河沿线的民间故事、传说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理德说。

  沿岸的遗产被誉为“黄金水道”上的明珠。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王亮充分挖掘沿线遗产,比如在宿豫区仰化镇发现的乾隆南巡临时行宫遗址等,要真正将文化遗产串成一串项链。

  在他看来,运河文化品牌的打造还要发挥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的智慧。“要依托市古运河文化研究会等团体以及民间力量,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和渊源,做大做强,做成宿迁的文化标志。”

  我市大运河河道遗产区内严格遵守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绿线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城市规划要求,河道两岸30米范围内新建居住、商业及其它与水利、航运、市政无关的建筑物。此外,申遗启动以来,我市文物、水务、交通、环保等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执法队伍,文物部门每年牵头开展综合执法行动10余次。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兵说,对于运河文化的,一方面要加大文物知识和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物意识,形人都是“大运河主人”的浓烈氛围。其次,要继续加强文物执度,在有效遗产同时,严厉打击、损坏文物的现象和行为。

  兵补充说,运河遗产和运河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大运河机制,成立大运河遗产专门机构,加强大运河遗产的研究和。

  宿迁市古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学军认为,申遗不是“紧箍”,而是城市发展和城市营销的一张“金字招牌”。对大运河实行性开发,短期内也许会让经济效益受损,从长期来看,可以带来更为丰厚的生态和经济双重回报。“有了世界遗产这张名片,宿迁可以吸引到更多适合沿河发展的项目,比如创意产业、旅游产业、新兴产业等市场主体。”

  从宿迁工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外向依赖,宿迁需要运入的煤、建材、矿石,需要外运的工业基础产品及黄沙、玻璃、粮食等大货物,运量大,发展迅猛。

  由于运输瓶颈制约,我市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物流业发展滞后,由此导致工业企业运输成本、货运运转周期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对此,有关人士认为,历史地看,大运河是“南粮北调”的重要渠道,是一个正在流淌的文化遗产。如要想使大运河的文化、旅游、经济价值不被湮灭,其航运功能必须得以传承。从这个角度看,宿迁就可以从大运河的水运破题,充分利用这一“黄金水道”的价值,化劣势为优势。数据也显示,宿迁段运河每年运量达2.5亿吨,且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运河既有文化、旅游的历史功能,又有生态、运输等现代功能,这种混合型功能在运河岸线地区没有得到整体有序的规划,现状显得杂乱无章。”有关部门在调研报告里发出了这样的思考:“生产与生活功能交错,旅游功能受到运输、工业发展的,部分码头位于人口稠密区,与城市布局发生矛盾,整合运河功能显得很有必要。”

  据了解,去年,市成立了宿迁市京杭运河岸线资源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运河岸线资源的统筹开发和高位管理。另据市发改委运河岸线资源管理处处长李全胜介绍,目前,我市正在编制运河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运河沿线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沿岸的产业准入控制。

  据市航道管理处处长曹建南介绍,为了运河岸线,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扬州、淮安、常州等城市采取“改线”的方式将运河引出城外,城中河成为景观带,城外河主要用于运输。早年,我市相关部门也曾做过专门调研和探索,提出过开辟新航道的两种方案,但由于各种瓶颈制约,这个计划最终搁浅。

  与此同时,加快建设运河中心港产业园,为运河岸线产业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还将对沿线港口码头开展综合整治,以此打造运河岸线产业发展的良好。

  关注运河发展的人士,要加强运河沿岸规划,重点落户大规模、无污染的文化、工业项目,统筹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运河沿岸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三赢”。

  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建设以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满足大型船舶装卸、仓储、加工、贸易的现代化港口尤为迫切,以此充分发挥中运河在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资源优势,实现以航兴港、以港兴城。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