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0-11-27 20:23: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关于推动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的 新兴产业,又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江苏省新兴产业 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省委、省到各个市都非常重视,以高新技 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我省蓬勃发展

  关于推动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的 新兴产业,又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江苏省新兴产业 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省委、省到各个市都非常重视,以高新技 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我省蓬勃发展。近年来,在 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苏省高度重视创新型省份建 设,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新兴产业正在茁壮成长。 从产业总量看,新兴产业规模领先全国。江苏省提出了重点发展 新能源及智能电网、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软件及服 务外包、 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 从技术水平看, 创新能力正不断提升。 全省 680 亿元研发投入中,投入新兴产业的超过 50%以上,在企业专 利申请数 7.9 万件中,涉及六大新兴产业的专利数超过 60%以上。一 批新产品、 新技术、 新工艺不仅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或填补国内空白, 而且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产业体系看,新兴产业集聚度较高。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程度得到较大提高,16 个国家和省 级高新技术园区集中了全省 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 60%的新兴产 业产值,新兴产业链配套较为完备。 丹徒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了以 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带。截止 2011 年 3 月,我区符合新兴产业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共有 家,累计完成工 业总产值 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同比分别增长 。 丹徒区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但是目前我区的新兴产业发展 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与镇江市其他区域相比还存在 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兴产业发展的 新兴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发展 一、总体水平不高。一是产业总量偏小,2010 年全年新兴产业 总量为 亿元,只占全区的 %,产业中起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数量 也偏少,与新兴产业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企业数量偏少,行 业发展不均衡。 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只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 %, 其中新装备制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发展相对较快, 企业梯队结构较为 合理,新材料、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新兴行业发展缓慢,产值规模小。 二、初级化特征明显。我区企业注重进入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 短、技术门槛低的下游环节,做的是产业链低端“搬运工”和“组装 工” ,在产品类型选择上存在跟风取向和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而在 原材料提炼技术和生产核心关键设备制造等上游环节, 则处于起步阶 段。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程度较低,布局分散、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三、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够。新兴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 型企业,从目前现状来看,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 才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沟通协调机制,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 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虽然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一 批科技人才,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造成了很难留住高级人才 的局面。 四、 创业融资体系脆弱。 由于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大, 回收期较长, 银行惜贷,民间资本直接融资热情不高,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金较 少投入到新兴产业中。同时企业之间项目、资金的有效对接缺少沟通 平台和途径, 导致有项目的企业缺乏资金, 有资金的企业找不到项目。 新兴产业发展的意义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重大技术突破来带动提升我 区工业领域整体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期 尽快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加快泰国佛牌极度危险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抢抓机遇、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必然 选择。我区目前正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传统产业发展 存在原材料涨价、招工难、劳工成本高、土地紧缺等多重困难。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形成经济下一轮增长点,是我区立足当前,面向 未来,把握机遇,推动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新兴产业具有先进技术,对产业体系产生较大 的关联效应,可以带动传统产业提升,客观上提高了经济发展的 整体效率,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性的要求。 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规划和产业引导。新兴产业是国家鼓励产业,产业 链长,附加值高,前景广阔,许多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上下延伸以扩大 产能, 其他传统领域的企业也准备进入该领域, 为避免产生一哄而上, 良莠不齐,产能过剩的现象,要加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完 善全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指导发展目录。 各乡镇结合各自的产业发 展基础和优势,找准新兴产业培育方向,把好准入关,明确定位,科 学布局,走园区化、化道。 二、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行业重点企业, 对接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工程技术研究机构。深化产学研合 作,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 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科技。通过镇 江市“331 人才计划”和省“双创计划”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 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着力引进领军然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 通过订单培养、合作培养方式,确保适合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 才持续增加。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引进新兴产业大项目,瞄准行业先 进企业,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企业、带动力强的型项目、 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注重引进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额大,科技 附加值高的项目。围绕要素互补、生产营销环节互补、上下游产业配 套,实现引来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 前沿技术和人才引进、风投机构扶持补助、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 化经费补助、创业资金和平台建设等领域。对新兴产业项目给予税收 返还的优惠扶持政策,对全区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 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 。 五、优先保障土地等基础要素供给。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技术 水平先进、产出效益良好、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优质新兴产业项目, 在土地、水、电、气等基础要素供给方面优先保障。同时配套建设新 兴产业人才公寓,按企业投资额和产出水平予以保障。 六、加强园区产业集聚建设。鼓励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增 强专业性服务功能,集聚国内外资源,加强产业园区内的技术创新条 件和平台建设,吸引企业、项目进入园区,提升园区在资产、资源、 、 技术、 人才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搭建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式发展。鼓励园区内企业、研发机构和研 究人员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国际国内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或研究基 地。